“百姓谁不爱好官?把泪焦桐成雨。”今天,走进河南兰考,遍地泡桐已成为一道亮丽风景,而兰考人把泡桐叫作“焦桐”,因为这是当年焦裕禄同志带领他们栽种的。虽然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不到两年时间,但他带领群众治理风沙、改变面貌的痕迹永远留在了兰考的大地上、兰考人民的心里。
现在“痕迹管理”比较流行,这对干部干事创业有促进作用,但一些地方和部门重“痕”不重“绩”,一些干部留“迹”不留“心”,结果是把痕迹留在纸面上、影像中以及形形色色的表格里。有的“痕迹管理”还十分繁琐,出现形式主义倾向,引起基层干部群众的反感。近日,中央办公厅发出《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》,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“基层减负年”。各地各部门都应力戒形式主义的“痕迹管理”,切实减轻基层干部的负担,让他们集中精力干好工作,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。
干好工作,需要追求动机和效果的有机统一。动机再好,如果效果欠佳,那也不是一种好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。当形式主义的“痕迹管理”让基层干部怀着抵触心理疲于应付、对实际工作并无真正促进作用时,那些“痕迹”也就失去了本来意义。这就需要搞清楚为什么要进行“痕迹管理”。如果是为了防止弄虚作假,那么,形式主义的“痕迹管理”是最容易弄虚作假的。在签名簿上签个到,就算下乡到位了?在贫困户家里留个影,就算帮扶到户了?在材料里有个会议记录,就算学习领会了?实际上,人民群众评价干部,从来不看其填了多少表、照了多少相、开了多少会,只看其为人民办了多少事、造了多少福。就拿脱贫攻坚工作来说,只有群众真正脱贫了、日子过好了,帮扶干部才算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,群众自然也就满意了。以名目繁多的“痕迹”作为检验标准,未必就能真正推动脱贫攻坚工作,反而可能助长弄虚作假之风。
“痕迹管理”是考核工作的一种有效手段,但要真正用好,就必须重痕迹更重效果,不能搞成形式主义,不能让可有可无的事耽误为民造福的事。如果检查考核名目繁多、频率过高、多头重复,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、留下各种“痕迹”,不仅会占用基层干部大量时间、耗费其大量精力,还会助长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。对工作进行考核是必要的,但必须明白考核是为实际工作服务的。工作要实,考核也要实,必须以考核之实推动工作之实,而不能让人为了应付考核而“采华名,兴伪事”。考核并非设置的条目越多越细越复杂越好,而要实事求是、科学精炼,以促进工作、推动落实为原则,切不可掉入形式主义的泥潭。担负考核职责的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,切身体会基层干部的工作实际。就脱贫攻坚工作来说,既要了解贫困群众的需求,又要了解帮扶干部的情况;既要体谅贫困群众的困难,又要体谅帮扶干部的艰辛。在此基础上,提出符合实际、简便管用的考核要求,避免让扶贫干部没完没了地填表、写文字材料。形式主义的负担减轻了,扶贫干部才有江南在线客服时间和精力为贫困群众办好事办实事。
埋头苦干十几年送走“穷神”,谷文昌同志得到了福建东山群众一致好评。古今中外,凡有作为者,都是把干事创业的痕迹留在人民群众心里。我们要让江南在线客服的干部重“痕”更重“绩”、留“迹”更留“心”,用实干与担当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(来源:《人民日报》2019年4月3日)